古代铜佛像制作工艺
我国寺院中的铜佛像制作是佛教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传播佛教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佛教不仅推动了文学的进步,更带给艺术全新的视角与活力。
在古代铜佛像制作中最为珍贵的要属金铜佛造像。所谓金铜佛,是指以青铜为胎、鎏金为饰的造像艺术。人们通常将表面鎏金、纯银以及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的铜铸佛像都称为金造像。金铜佛造像法相精致、庄严,历经千年仍能宝光烁烁,正如佛金身如法,所以才能作为专门的艺术类型存在于世。
金铜佛造像的熔铸与锻炼非常繁复,从冶铜、塑胎、脱蜡、铸铜,到雕刻打磨鎏金镶嵌装饰等加工技法,展现了古代深奥的造像工艺,是雕塑技艺中的极品。金铜佛表面的鎏金质感处理,改善了青铜胎体性质易变的不稳定性,达到隔绝与增强装饰的功能。
古代早期金铜造像体量绝大部分不大,便于皇家贵族信徒们随身供奉、方便保存,相对地,也易于失散。教法广布,被皇室贵族供奉于寺庙及宫廷之中、或善信的佛堂、或纳藏于佛塔地宫之中。
佛像中有一种鎏金工艺,多用于铜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动物雕塑中铜狮子的正确摆放方法
- 家宅中的动物雕塑——铜牛
- 铜关公的形象与摆放
- 关公雕塑为什么道观里供养佛寺院也供养呢?
- 现代校园安装孔子雕像有什么意义?
- 铜雕佛像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 铜雕佛像的产生对于佛教有巨大的寓意
- 创作名人雕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大学校园里为毛泽东塑像是什么传统?
- 鼎的摆放风水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