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中正铜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关于我们|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情

鼎的意义和象征发展

文章出处:新闻资讯 人气:116发表时间:2020-04-23

鼎是一种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以圆腹、双耳、三足为主,各时期的特点又有所不同。比如商代早中期,鼎的造型多为直耳深腹,鼎体较薄,花纹简单。而商后期至西周早期,鼎腹就开始变浅,鼎体更加厚重,花纹也比较精美。到了在春秋时期,鼎的壁身逐渐变薄,同时开始出现鼎盖。在我国众多的博物馆中,很多镇馆之宝就是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方鼎和保存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很多鼎在铸造时,上面还刻有文字用以记录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因此这些各有特色的铜鼎不仅颇具艺术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青铜鼎厂家.jpg


铜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三足铜鼎.jpg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青铜鼎图片.jpg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推荐产品

首页 | 关于我们 | 工程案例 | 产品中心 | 客户见证 | 常识问答 | 新闻资讯 | 荣誉资质 | 泥塑鉴赏 | 联系我们